2023spring代数结构习题课讲义

代数结构 第一次习题课

2023.5.3

第三章 映射

内容回顾

  • 映射的基本定义
    • 概念:映射,原像,像,值域,映射相等
    • 给定集合A,B,从A到B的映射有$|B|^{|A|}$个
  • 特殊映射:对于$f:A\rightarrow B$:
    • $B=A,\forall a,f(a)=a$:恒等映射
    • $R_f=B$:满射
    • 任给$a_1,a_2\in A,a_1\neq a_2\Rightarrow f(a_1)\neq f(a_2)$:单射
    • 单射+满射:一一映射(双射) 相关性质:$f^{-1}$,$n!$个双射
  • 映射的复合:$g\circ f(a)=g(f(a))$ 从右往左计算
    • 结合律:$(h\circ g)\circ f=h\circ (g\circ f)$
    • $f^{-1}\circ f=f\circ f^{-1}=I_A$
    • 复合运算保持单射/满射/双射
  • 置换:映射到自身的双射
    • 恒等映射也可以称为恒等置换
    • 求逆置换:交换两行并按照第一行排序
    • 奇置换与偶置换:由逆序的个数奇偶决定
  • 轮换:特殊的置换,$\sigma=(a_1a_2…a_r)$
    • 不相交的轮换的乘积可以交换
    • 任何置换都可以表示成若干不相交的轮换之乘积
    • 置换的阶:将置换表示为不相交的轮换,阶为各轮换的因子长度的最小公倍数
  • 对换:两个元素的轮换
    • 任何轮换都可以表示成对换之积
    • 对换是奇置换,n元置换中,奇置换和偶置换各占一半
  • 开关函数:$F_2={0,1},f(x_1,…x_n)$为$F_2^n$到$F_2$的映射即为n元开关函数,共有$2^{2^n}$个
    • 求补运算$\overline f$,逻辑加 $ +$,逻辑乘 $ \cdot$ (注意和算术运算的区别)
    • 结合律,交换律,分配律,$f+0=f;f\cdot 1=f;f+\overline f=1;f\cdot \overline f=0$
    • 小项表达式:唯一的表达$f(x_1,..x_n)=\sum_{a_i=0/1,1\leq i\leq n} f(a_1,..a_n)x_1^{a_1}…x_n^{a_n}$

作业题目

img

img

3.16 证明:任何n元置换都可以表示成(1 2),(2 3),…,(n-1,n)的乘积

方法1:用归纳法证明:

n=2时,2元置换即为(1 2);

n>2时,假设对于任何k,$k\le n$,满足任何k元置换都可以表示成(1 2),(2 3),…,(k-1,k)的乘积,考虑任何一个n元置换$\sigma$,设该置换对应的位置i的元素为n,令$\tau=(n-1\ n)…(i+1\ i+2)(i\ i+1)\sigma$,依次计算,即为将$\sigma$的第i个元素和第i+1个元素对换,第i+1个元素和第i+2个元素对换…最终可以将元素n换到第n个位置,即$\tau$为(n-1)元置换;将上式进行整理,原n元置换可以写为$\sigma=(i+1\ i+2)(i\ i+1)…(n-1\ n)\tau$,根据归纳假设,$\tau$可以写为(1 2),(2 3),…,(k-1,k)的乘积,因此$\sigma$可以写为(1 2),(2 3),…,(n-1,n)的乘积。

综上所述,任何n元置换都可以表示成(1 2),(2 3),…,(n-1,n)的乘积。

方法2:

任何置换都可以表示为成不相交的轮换之积,任何轮换都可以表示成对换之积,因此只需讨论将对换表示为(1 2),(2 3),…,(n-1,n)的乘积。对换$(a_i\ a_j),i>j$可表示为$(a_{i+1}\ a_{i+2})…(a_{j-2}\ a_{j-1})(a_{j-1}\ a_{j})…(a_{i+1}\ a_{i+2})(a_i\ a_{i+1})$从而得证。

3.17 求证下列恒等式

(1)$x_1=x_1x_2x_3+x_1\overline x_2x_3+x_1x_2\overline x_3+x_1\overline x_2\overline x_3$

$x_1=x_1(x_2+\overline x_2)(x_3+\overline x_3)=x_1x_2x_3+x_1\overline x_2x_3+x_1x_2\overline x_3+x_1\overline x_2\overline x_3$

(2)$x_1x_2+x_2x_3+x_3\overline x_1=x_1x_2+\overline x_1x_3$

$x_1x_2+x_2x_3+x_3\overline x_1=x_1x_2+x_2x_3(x_1+\overline x_1)+x_3\overline x_1 = x_1x_2(1+x_3)+\overline x_1x_3(x_2+1)=x_1x_2+\overline x_1x_3$

注意:开关函数的运算中$a+c=b+c$无法推出$a=b$

补充习题

注意,在置换/对换/轮换的计算中,乘积要从右往左计算,轮换的计算方式是将每个元素映射到右边的位置。

第四章 二元关系

内容回顾

关系

  • 关系的定义:
    • 相关概念:空关系(平凡关系),全关系
  • 关系的性质:判断是否具有某种性质
    • 自反性,反自反性,对称性,反对称性,传递性
  • 关系的表示:
    • 有序二元组:$xRy$
    • 关系矩阵:$mij=\begin{cases}0,a_iR\mkern-10.5mu/ a_j\\1,a_iRa_j\end{cases} $
    • 关系图:如果有$a_iRa_j$,则画一条由$a_i$指向$a_j$的有向弧(环)
  • 关系的运算:
    • 相等,$<,\leq,>,\geq$
    • 并交补运算(交换律,结合律)
    • 复合关系 :结合律,幂运算$R^n=R^m\circ R1^{n-m}$
    • 自反闭包:包含R且满足自反性质的最小关系
    • 对称闭包,传递闭包

等价关系

  • 满足自反,对称,传递
  • 等价类$[a]_R$,代表元
  • 集合的划分与集合上的等价关系一一对应(划分相同——等价关系本质相同)
  • A/R:关于等价关系R的商集

序关系

  • $\preceq$:自反,反对称,传递;偏序集$$
    • 可比较/不可比较
  • 线序关系:任意两个元素都是可比较的(完全序关系)
  • 序关系中的控制关系:y控制x,即$x\hat \preceq_\neq y$,且不存在$z,x\hat \preceq_\neq z ,z\hat\preceq_\neq y$
  • 极大元,极小元
  • 哈希图:最上方是极大元,最下方是极小元
  • 最大元,最小元
    • 最大元一定是极大元,最大元至多一个
  • (子集的)上界/下界:不一定有,不一定唯一
    • 最小上界/上确界;最大下界/下确界

集合的势

  • 等势:$A \sim B$:存在双射
    • $\mathscr P(E)$上的等价关系
  • 有限集合
  • 可数集合 ;可数无限集合:与自然数集合等势的集合
  • 势的大小;支配:A和B的一个子集等势,则称B支配A,$A\preceq B$:偏序关系
  • $A\prec \mathscr P(A) $
  • 无限集合
    • 每个无限集合都有一个可数无限子集
    • 每个无限集合都和它的某个真子集集合等势

作业题目

4.7.设$A=\{1,2,3,4\},$在$\mathscr{P} (A)$上定义关系“$\sim$”。任给$S,T\in \mathscr{P}(A)$,

证明:“$\sim$”是$\mathscr{P}(A)$上的等价关系,并写出它的商集$\mathscr{P}(A)/\sim$。

  • 自反性:$\forall S\in \mathscr P(A),|S|=|S|\Rightarrow S\sim S$
  • 对称性:$\forall S,T\in \mathscr P(A),S\sim T\Rightarrow |S|=|T|\Rightarrow |T|=|S|\Rightarrow T\sim S$
  • 传递性:$\forall S,T,V\in \mathscr P(A),S\sim T,T\sim V$

商集:$\{\{\empty\},\\\{\{1\},\{2\},\{3\},\{4\}\},\\\{\{1,2\},\{1,3\},\{1,4\},\{2,3\},\{2,4\},\{3,4\}\},\\\{\{1,2,3\},\{1,2,4\},\{1,3,4\},\{2,3,4\}\},\\\{\{1,2,3,4\}\}\}$

4.16.$A=\{a_1,a_2,…,a_n,…\}$是任意集合。在偏序集$<\mathscr{P}(A),\subseteq>$中取子集序列$\{a_1\},\{a_1,a_2\},\{a_1,a_2,a_3\},…,\{a_1,a_2,…,a_n,\},…$,它们的并集是否是$\mathscr{P}(A)$的一个极大元?为什么?

  • 若A为有限集合,显然子集序列的并集为极大元(反证法)
  • 若A是可数无限集合,则并集P可能是极大元,也可能不是极大元。举例:设A为自然数集合
    • 是极大元: $a_i=i-1,\{a_1,a_2,…a_n,…\}=\{0,1,….n,..\}=A$
    • 不是极大元:$a_i=i,\{a_1,a_2,…a_n,…\}=\{1,2,…n,…\}\subset A$
  • 若A是不可数集合,则一定不是极大元,否则并集$P=A,{a_1,a_2,…a_n,…}$列举出了A的所有元素,与A是不可数集合矛盾。